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创意策划>广告杂烩>详细内容
论电视画面内涵美的寻求
作者:向延桃 时间:2011-5-7 字体:[大] [中] [小]
-
摘要:电视逐渐跻身于主流传播媒介之列,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为了与现代技术的发展相同步,制作出更为精彩的电视节目,已成为电视行业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节目创作的前期阶段,拍摄出独具美感的镜头画面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坏节。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就如何寻求电视画面的内涵美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视画面 内涵美 追求
自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众电视台,开始定期播出节目以来,电视已在不断地探索、前进之中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在大众媒介中角色与地位的巨大转变,从一开始的不入流,到逐渐跻身于主流传播媒介之列,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那么,如何与现代技术的发展相同步,制作出更为精彩的电视节目,其中,在节目创作的前期阶段,拍摄出独具美感的镜头画面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坏节。那么,如何才能拍摄出独具美感的电视画面呢?下面从审美美的角度结合自已实际创作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体会。
一、电视画面的审美
要拍摄出独具美感的电视画面,首先,必须懂得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也就是,要懂得电视画面的审美。在此,我们不妨去穿越时空的隧道,探寻一下审美发展的历史足迹。
“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五十四页,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追溯到山顶洞人“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尸体旁撒红粉,红色对于他们就已不只是生理感受上的刺激作用(这是动特也可以有的)。而是包含着或提供着某种观念含义(这是动特所不能有的)。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红穿戴、撒抺红粉,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颜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像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从而,它(红色)诉诸当时原始人群的便不只是感官愉快,而且其中参与了、存储了特定的观念意义了。在对象一方,自然形式(红的色彩)里已经积淀了社会内容;在主体一方,官能感受(对红色的感觉愉快)中已积淀了观念性的想像、理解。这样,区别于工具制造和劳动过程,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亦即包含宗教、艺术、审美等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就算真正开始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交替的时期,在西方英国产生了一位世界著名的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在美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观点就是:“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他的这个观点后来成为了西方最有影响的印象画派的理论依据。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美②。
从审美意识产生的历史渊源及近代有影响的一些观点来看,审美它不仅要求客观对象给主体感官愉悦的感受,同时,也要求客观对象聚集一定的内在涵义。所以,具体在电视画面的审美、创作活动中,镜头的美感不仅取决于画面的构图、用光、曝光等所表现出的外在形式造型因素,而且,也与镜头的思想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内涵美的寻求
电视节目一般由多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后来完成叙事和表意, 单个的镜头画面通常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那么,是不是就否定了单个镜头美感寻求的意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叙事和表意是由一组镜头来完成的,但是,一组镜头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如果一组镜头中的每个镜头或者某一个镜头拍摄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导致作品叙事表意平淡。所以,这就要求在拍摄每个镜头时,都要认真思考,不仅要注意到画面造型的美,更要去寻求画面思想内涵的表达,这也是一个电视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至于镜头的组接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剪辑学中研究的问题,这里不作考虑,这里只研究组成一组镜头中的每一个镜头,除了造型上漂亮之外,如何更有思想性一些,以打动观众的思想情感,让观众不仅觉得眼“福”,而且更让观众感到心“福”!
(一)选择有“意味”的拍摄角度
有“意味”的拍摄角度如果去掉前面的“意味”两个字,也就是拍摄角度,这个词对于从事电视行业的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也就是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所形成的方向、高度和距离关系,实践中似乎也并不复杂。但是,如果要使选择的拍摄角度有“意味”,就不那么简单了。所谓有“意味”的拍摄角度,目前还没有人提出过这个词,在克莱夫.贝尔的美学理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基础上,结合电视艺术方面有关的理论,我衍生出的一个概念。因为电视最终的目的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为了这个最终的目的,所以,组成电视节目的每个镜头除了应尽可能的去追求完美的构图、造型外,还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所以,我在这里提出有“意味”的拍摄角度,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就是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所形成的有“意味”的角度(包括方向、高度和距离)关系。实际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有“意味”的镜头或画面。因为角度关系确定以后,就确定了一个镜头或画面。单从画面的构图、造型方面来说,优秀的摄像师可以说不少,但是,是不是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就很难说了。有“意味”的角度拍摄出的镜头画面有一定的思想性,寓意深长,让人回味。如影片《一个人的遭遇》中,当主人公索克洛夫从集中营中逃出后,拼命奔跑,最后躺在麦田里,这时接一个由近拉开的远景镜头画面,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获得自由的内心喜悦。如果这时用一个特写镜头,虽然,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获得自由后内心的喜悦,但是,这样太直白了,不能给观众以回味的空间。再如《闯关东》电视剧中,在表现夏元璋中计败家,又身染大烟瘾而行将去世的这一场戏中,虽然用了夏元璋口授遗嘱来铺垫他的行将死亡,但镜头并没有直接表现出夏元璋之死,而是以一个象征性极强的镜头来渲染此时的悲情,夏元璋手里的两个核桃终于无力地从手中滑落而跌落在地,它既象征着夏元璋的撒手人寰,也象征着他费尽心机所积攒下的家产尽落人家,正是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象征性镜头,强化了戏剧的艺术性和深刻性③。
那么,一个拍摄角度是否有“意味”怎样才能确定呢?
熟悉剧情,应该是首先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因为电视节目的剧情是通过一个个镜头组接后综合表现出来的,所以,组成节目的每一个镜头对剧情的阐释是否恰当、是否有意味,只有熟悉了剧情才能准确把握,否则,就是闭门造车。当然,不同类型的节目有不的要求,但是,不论什么类型的地节目,作为一个拍摄像师来说,在拍摄之前熟悉剧情是必要的,哪怕就是一条简、短的新闻也不例外,因为新闻也是有主题的,为了突出主题,镜头的拍摄同样也要尽可能去选择有“意味”拍摄角度。
其次,应该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智慧的源泉,作为一个优秀的摄像师来说,知识是多方面的,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一个人技术层面的能力,它帮助一个人在追求镜头形式“美”的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培养一个人追求镜头的内涵美的方面,却有其不足。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像师,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之外,要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我们在现实事物面前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三,应该多了解认识社会和参加社会实践。电视节目内容高于生活,但它的取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否则,节目就失去了可视性,就会脱离观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很多电影电视节目观众为什么不喜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很多镜头太“假”了,“演戏”的成份太重了,脱离社会实际,给观众不真实的感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中的事物千奇百怪,随着国藉、民族的不同,人们的风俗生活习惯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为了增强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多了解认识社会和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生活的阅历是必要的,有了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会不自觉的将自已对社会的看法和理解融入镜头之中,拍摄的镜头自然会做到以情动人。
拍摄角度的选择是拍摄创作中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拍摄角度的重要性,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这样写道:“方位和角度足以改变影片中画面的性质:振奋人心或富于魅力,或冷漠无情或充满幻想与浪漫义色彩。角度和方位的处理对导演、摄影师的意义,犹如风格对于小说家,因为这正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直接地反映他的个性的地方。”④
(二)巧妙的用光让画面“意味”深长
电视画面也是一门光的艺术,离开了光线,我们就无法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形象,一切造型手段就无从谈起。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光线是电视画面造型艺术的基础,而且光线还具有其他造型手段无法替代的造型作用和艺术表现力。电视画面拍摄中,不仅要将自然形态光的效果再现出来,更重要任务的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创造和渲染环境气氛,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作品的主题,再现特定的时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创造特定的艺术气氛。不同类型的节目,基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以及表现内容的各异,对光线的要求和用光的指导思想会有一定的差异。
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除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在演播室内主持播报节目的特定演播室环境光效外,记者在新闻现场拍摄时,一般情况下是保证画面的基本亮度,给观众以清新的图像,并不追求以光线为表现手段的艺术效果;但是,当新闻现场的光线本身已成为新闻内容的一部分时,比如昏暗的教室或厂矿、黄昏时分的非法交易等,则记录和表现好现场的特定光线效果,就成为选择光线、用好光线的重要一环。
在纪实性节目中,诸如电视纪录片、电视风光片、纪实性专题片等画面的造型,通常必须坚持真人、真事、真实场景等真实性原则,但是,在不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大前提下对光线作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处理,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光效,强调真实自然的光效,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的真实,是完全可以的。
在艺术类节目中,如电视剧、文艺晚会、音乐电视等的造型表现中,更要注重光线的造型意味和表现意义,为了增强戏剧效果,往往借助于光线来提示戏剧内容或反映人物心理状态。比如《秋天的童话》中,恩熙和俊熙两个人为了一起共渡最后的一段时光,决定重游儿时曾经一起玩耍过的海边,恩熙在俊熙的背上安静地走了,此时镜头慢慢隐黑,变成一个长镜头的黑画面,这个镜头从形式上说什么也没有,但是,它确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恰到好处地与观众此时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你能说这个画面不“美”吗?
(三)、有“意味”的色调能为画面锦上添花
色调通常会赋予画面诗一般的情怀,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丰富的思想情感。所以,在电视节日中让画面偏向某种色调常被使用。当然,不同的色调具有不同的意境,通常来说黑白、棕色的画面有一种历史的怀旧感,绿色的画面有一种生机的感受。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同一色调也会有不同的表意。例如,同是绿色调,一片新绿容易使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初春气息,一片浓绿又可使人感受到南国复日万物竟长、郁郁葱葱的旺盛景象,而初秋林间的黄绿色,春水绿波色调,那飘散着的片片带黄的绿叶,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淡淡的哀愁情绪了。就是初春的新绿,在不同人的眼里意境也大不相同,“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里的春绿就不是一派生机,而是深深的离愁了。借助画面的色调表现意境,重要的是要注入自己的情感。所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感受和发现隐藏在大自然中的诗意,以景抒情,以色抒情,使画面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也是我们追求画面内涵“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语:
电视画面美在寻求,不能只停留于外在的形式,更应该追求其思想内涵的表达,其内涵美的寻求,从审美学的角度来说,选择有“意味”的拍摄角度、色调和巧妙的用光是获得电视画面内涵美的途径之一,只要我们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多了解认识社会和参加社会实践,勤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提高,一定能拍摄出感动观众的镜头画面。
参考文献:
①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2010年第4次印刷,第3页。
②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2010年第4次印刷,第27页。
③赵大军:《浅析连续剧《闯关东》中电视画面镜头对剧情主题的深化》,载《电影文学》2008年第19期。
④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年版第26页。
作者简介:向延桃(1962——),男,湖南省桑植县,副教授,研究方向:电视编辑 QQ: 109392933 电话:13991808385